币拍简述:历史上的丝绸之路

近日,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。有29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此次盛会。这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地位,更以国家战略的高度,为新时期的周边外交和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。

“一带一路”:一带指丝绸之路经济带,一路指海上丝绸之路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我们今天所说的“丝绸之路”作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就已经存在(从当时中国的长安出发,向西经河西走廊,中亚,西亚,一直到延伸到地中海沿岸)。无尽的沙漠、戈壁和高山,并不能阻隔人类的交流。这是一个支点,更是一条文明的轴心。整个世界围绕它旋转。信仰和商业是最好的驱动。在动荡和挑战中,人类文明在这里上演。

丝绸之路的名字起源

“丝绸之路”又叫SilkRoad,这个名词最早由德国人李希霍芬首次提出并使用。李希霍芬是德国柏林大学的校长,同时也是柏林地理学会的会长,是个出名的地质学家和探险家。1863年到1868年,他在美国加州考察,发现了旧金山(圣弗朗西斯科)一带蕴藏大量金矿,由此引发了加州的淘金热,极大扩展了美国的地理边境。随后,他又走遍大半个中国的14个省区,第一次明确发现了当时已经干涸的罗布泊的位置。在中国考察期间,李希霍芬向德国政府上书,力陈胶州湾的重要性,这也才有了后来德军入侵殖民青岛。今天的青岛啤酒,即是当时英德两方合资的产物。

丝绸,瓷器和茶叶曾经令遥远的西方人百般痴迷。在那遥远的异域,数不清的王公贵族以使用中国出产的商品为荣。从这个意义上,李希霍芬用“丝绸”形容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的确很贴切。

张骞“凿空”西域

公元前2世纪,中国正值汉武帝时代,国力强盛。为了对抗北方的匈奴,刘彻派张骞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,希望联合当地的大月氏等国钳制匈奴。但很不幸,张骞在路上被匈奴人截获,这一拦就是十年。期间,为了消磨张骞的斗志,匈奴人给张骞娶妻生子。但也许是匈奴女人不漂亮,张骞初心不改,死里逃生终究到了大月氏,再几经波折回到汉朝跟皇帝复命。这时,往日规模庞大的使团只剩他和另外一个人。史书为了记载这段功绩,将其命名为“凿空”。

在随后的日子里,汉武帝频频发兵,匈奴一败再败,西域诸国臣服汉朝。伴随丝绸之路的开通,东西方文化开始频繁的互动交流。以蔬菜为例,带“胡”字的胡萝卜就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。还有黄瓜,之前其实叫胡瓜。菠菜最初的叫波斯菜。还有琵琶,胡琴等很多乐器,都是那时文化交流的产物。所以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,更是文化交流之路。

理想丰满,现实骨感。丝绸之路充满了浪漫神奇不假,但事实上,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因为战乱大部分时间却是不通的……

蒙古大军武力通商

往事越千年,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,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部落突然在中国北方的草原上崛起。除了军事扩张,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大军还对通商充满了兴趣。这是因为草原虽然广袤,但和富庶的农耕地带比起来,毕竟物质匮乏。

“胡天八月即飞雪”的严寒,让广大的北方地区对皮毛的需求量很大。由此而来的频繁贸易使丝绸之路又被称为“皮毛之路”。

纵观历史,对外开放分两种。一种是被动开放,就像近代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;另一种是主动开放。1853年,美国的佩里舰队闯入日本江户,日本人随即主动迎合,打开大门后接受全盘西化。在文化与文化的交流过程中,任何意志的碰撞都有可能产生激烈的反弹。一个偶然事件往往会引起多米诺骨牌的崩塌。

1216年,成吉思汗派出商贸代表团,携带礼品和货物,前往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国(现中亚乌兹别克、塔吉克、哈萨克斯坦一带)商议通商。但历史有时总是被小人物左右。花剌子模国的一位边关的守将贪财,他不仅把成吉思汗的使团和商队扣押,把精美礼品据为己有,还向国王谎报军情,说发现了成吉思汗的商队里有图谋不轨的密探。花剌子模国的国王偏听偏信,最后下令把使团所有人全部杀掉(只有一个人死里逃生,偷偷跑回报信)。两国交战不斩来使,何况成吉思汗原本满载诚意。一代天骄当然不是吃素的。震怒之下,蒙古大军开始西征。接下来便有了历史上令人闻风色变的屠城。

文献记载,当时的场面极为惨烈:除了消灭对方敌国的军队,“他们谁也不放过,杀女人,杀男人,杀孩子,甚至连孕妇肚里的孩子也不放过……”其实,这是蒙古大军有意为之。事实上,凶悍的蒙古人即便屠城,也是经过仔细删选考虑后作出的选择。为的是对周边的地区的国家和城市形成威慑。他们就是要刻意营造一种恐怖氛围,在精神上彻底摧毁对手。使对手快速和平的放下武器。

随着蒙古大军四处征战,中国的工匠也被带到当地参与城市建设。还有火药,也随之传播到西方。世界开始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。这为日后的世界格局大洗牌悄然埋下了伏笔。

仅仅依靠武力并不能持久。在通商方面,蒙古人还有两件利器:货币体系和信用体系。早在宋朝,中国人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“交子”。尤其对于长途贸易来说,相比沉重的金属货币,轻便的纸币当然提供了极大便利。蒙古人的《成吉思汗法典》对于信用体系有独特的规定——允许破产,同时规定对私人财产进行严格保护。这些都对商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
海上丝绸之路——郑和下西洋

在东西方的交往过程中,除了路上丝绸之路,还有海上丝绸之路。早在秦汉时代,这条通道就已经存在,隋唐时期得到巨大发展,继而宋元,直至明朝初期到达鼎盛。而这时的标志,就是郑和下西洋。

明永乐三年,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登基的第三年,郑和奉旨率领多达两百艘的庞大船队出访海外。从南洋到印度,再到东非,都留下了郑和船队的足迹。对于此行的目的,后世猜测众多。一说是为了寻找在先前的政变中失踪的建文皇帝;还有一种说法,即是宣示大明的国威(通过天朝的赏赐,得到藩属的承认和仰视)。

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,这和西方那种以探险精神拓展疆土有本质区别。SO,虽然郑和的壮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87年,比达伽马发现好望角早了92年,比麦哲伦环游世界早了114年,但是只为名不图利的行动注定不能持久。很快财政吃紧,连续七次的航海随着郑和在宣德八年的回程路上病逝,只得偃旗息鼓。

刘大夏火烧航海图

到了明朝第八任皇帝宪宗时代,天子心血来潮,想恢复当年的盛举。命车驾郎中刘大夏去查当年的航海图。结果这个刘大夏为了不再劳民伤财,自作主张向上汇报说没找到“海图”,有人说是他把海图烧了。但不管怎样,彼时,中华民族通向大海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此断绝(明朝成立之初,明太祖朱元璋即令海禁,名曰“寸板不得出海”,为的就是江山永固。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)。

马戛尔尼窥探虚弱大清朝

1793年,英国人马戛尔尼率使团来华访问。目的当然还是通商。但当时大清国的满朝文武对此并不感冒。他们最关心的是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,是否施行三跪九叩的礼节。而在弘历心中,天朝物产丰盛,不需要和蛮夷做生意。你远道而来,向我朝拜,我赏赐些礼物给你回去用,就足够了。同样心高气傲的英国人当然对此并不买账。双方发生了分歧。在后来的记载中,英国人说自己在和乾隆见面时是单膝跪地。而中国的史书则记载是三跪九叩。这些都不重要。马戛尔尼无功而返,在穿越中国腹地,经广州返回英国的过程中,发现了一个重要情报——清王朝看似强大,实则腐朽不堪。这为不久以后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。

在东西方贸易相当长的时间中,中国都是顺差国,大量白银流入中国。因为农业社会,自给自足的中国人不需要西方的工业化商品。但中国出产的丝绸、茶叶和瓷器却是对方消费的刚需。怎么办?!东印度公司的鸦片来了。随着大量鸦片的涌入,中国的经济体系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。1838年林则徐禁烟,1840年鸦片战争……“三千年未有之变局”从此开始。

两千多年前,中国用丝绸、茶叶和精美的瓷器打通了丝绸之路,但从此沉浸在天朝大国的幻想之中。直到近代,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。只有互通有无,开放共赢,和平发展,才能让丝绸之路变成一带一路。

币拍网最低价的华人代付代购商城www.cnypai.com

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5 + 4 =